老街風華

三峽老街 速寫

►三峽民權老街老街始創於18世紀中葉,曾於1895年遭日軍焚毀,隨後由住民自行復建。
►大正5年(1916年)開始,在日本殖民政府的強力主導下,由住民自費將傳統街屋形貌改造為仿歐風立面,以古希臘柱式、古羅馬拱門以及巴洛克裝飾,建構當時廣為流行的歐風街道風貌,融合了洋樓風格元素、日式家紋及漢人文化圖像。目前老街風貌大致上保留日治時期原貌。
►三峽老街被列為三級古蹟,但因缺乏維修,於民國82年解除古蹟指定,因此老街的保存岌岌可危。
►三峽民權(三角湧老街)老街為全國172條老街中最長且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在文建會與臺北縣政府與地方熱心人士的努力之下,這條曾經面臨拆除命運的老街不僅完整的保存了原有的風貌,其結合濃厚異國風情與閩南風格的建築外觀更贏得世界建築金獎的美譽。
►2007年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的全球建築金獎(FIABCI Prix d`Excellence Award 2007)「三峽老街改造」獲得公共部門暨特殊建築類全球傑出建築金獎亞軍,成績斐然。
►三峽民權老街於96年初正式整建完成啟用,在歷經日據的蹂躪與民國時期的產業轉型後,第一次重新展現三峽民權老街潛藏已久的商業活力



三峽老街 特色

►全國保存最長的老街:260公尺
►一條S型依地勢而建的街道:中式、西式、日式裝飾山牆
►面河傍山的聚落街市:以染布業為主軸 從古代文武狀元都開染坊到民國初期亦大都以染業為主
►以前街道中心之中間為輕便車道:古時載煤礦及樟、檜木及樟腦油和茶業等經濟作物
►街頭頂街各有土地公守護:頂街土地公廟內另有供奉驅害蟲神:保儀尊王
►老街範圍頭有祖師廟和中有三峽興隆宮媽祖廟和尾端有三峽教堂:中西信仰併存
►台北縣政府有鑑於三角湧民權老街一帶具有其歷史文化背景及豐富的人文地景,為加強該地區的都市更新發展,期望吸引更多觀光人潮,在95年執行辦理「三角湧老街傳統建築復舊工程」。

 



三峽老街 再造

三峽老街依山傍水,為台灣北部最長老街之一,其騎樓連續拱圈,三拱排樓面富含巴洛克式風格,為台灣少數完整且具歷史價值之傳統街區。

三峽老街建築從民國初年留存至今。房子上的刻字這些字或代表姓氏、姓名、行號或店名;而商家的店家匾額框大都刻著堂號、店號或姓氏,和現在的商店掛招牌的方式不一樣。不同造型的山牆樓面突出的部份,通常中間部份較高,兩側較矮,傳統稱為「山牆」或「牌樓」。山牆上的圖形裝飾尚有寓意,如花瓶象徵「平安」的意思,八卦是為了避邪。建築材料的不同老街屋的正面以紅磚為主要材料,水泥粉光則是近年整建所用的材料,房子內的牆壁則是以土埆堆砌而成。多采的裝飾紋路在房頂的突出部份,以及二樓的窗台下方有各種的紋樣,有動物紋、中式紋樣、外國紋樣,看起來更美麗。

    










 


老街再造前過去的老街曾經是三峽地區最繁榮的一條街,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老街的繁榮不再, 此外,因當地無法進行改建,風吹雨淋下的房子成了危險建築。 使的當地的住民逐漸搬離此地,老街也逐漸凋零。


  
 








 

老街整建工程:民國93年由政府補助三億元,全面整修老街建築、街道,為保存原始風貌, 特別採用三明治工法,以保存老街建築風格。














老街開幕典禮:民國96年,三峽老街重新開張,縣長周錫瑋穿古裝,還當起黃包車夫擔任老街代言人, 宣布三峽老街風華重現世人眼前。












老街現況現在的老街除了完整的保留了建築外觀之外, 100多座風格不同的老街屋也形成老街建築 獨有的特色,此外,透過地方人士的熱心投入,也讓老街開始有了染布、傳統手工藝… 等產業聚集。每到假日老街總是吸引許多民眾特別前來拍照參觀。 







 



三峽老街得獎紀錄

國外獎項
2007年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的全球建築金獎(FIABCI Prix d`Excellence Award 2007)

國內獎項
臺北縣政府公共工程優質獎
國家卓越建設獎暨國家環境文化季-優良環境文化類全國首獎卓越獎
中華建築金石獎
第八屆公共工程金質獎
2008年第一屆全國都市設計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