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周邊人文景點

興隆宮(距離三峽老街33公尺)

據傳乾隆四十年(1775),閩籍永春縣的住民義捐興建媽祖廟(興隆宮)於今民權街現址上。惟據該廟沿革記載,是建於乾隆十四年(1749)。兩處記載相差二十六年,執是執非,莫衷一是。據推測,前者可能是以建廟供眾膜拜之時間,而後者是攜奉來三角湧之時間。按史載,陳瑜入墾海山莊的鶯哥石(今鶯歌),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陳黨入墾三角湧是乾隆初葉(1736-1746年之間),董日旭入墾三角湧是乾隆二十年(1755)。馬祖很可能是陳黨入墾三角湧,隨身帶來供奉。又據上一輩傳說中,有一則跛奇陷害陳黨的故事,傳說中的地點似是今樹林鎮西園里和鶯歌鎮南靖里,古稱樟樹窟,斗門、崙仔一帶。

more

三峽福安宮(距離三峽老街39公尺)

三峽福安宮,位於臺灣新北市三峽區民權街32號,為一道教廟宇,主祀福德正神。根據桃園廳志記載,廟宇創建於乾隆三十八年(即西元1785年),迄今已超過200年,與三峽祖師廟、三峽興隆宮,合稱為三峽區的三大古廟,是附近民眾多年以來的宗教信仰中心。前後經歷八次翻修,於1996年四月的第八次重建,由委員會敦請教授李乾朗設計與規劃而成,廟身以抗蟲耐腐的黑檀木結合傳統工藝雕刻而成;屋頂之瓦楞則採陶瓷碗的剪裁拼貼,並黏貼上交趾陶完成。另外,長福街南界與八張交界處亦有一座土地公廟,由於三峽市集發展於這兩座土地公廟間,故有「街頭街尾土地公」之說。

more

三峽祖師廟(距離三峽老街54公尺)

自古以來,三峽清水祖師廟便是三峽地區的信仰、社會、經濟中心。廟創建於清乾隆34年(西元1769年),1833年因大地震而毀塌重建,到1895年又遭日軍燒毀,後來再度重建;光復後,由名畫家李梅樹先生主持改建。該廟是民間藝術的總匯,也是臺灣匠師智慧與藝術的結晶;由於李先生要求嚴謹,他雖去世,至今仍在施工,該廟是全省廟宇施工最長、手藝最精細的,被譽為「東方藝術的殿堂」。

more

三峽歷史文物館(距離三峽老街140公尺)

本建築(當時稱庄役場)創建於民國十七年(1928),次年(1929)二月竣工完成,至今已逾七十年,創建當時號稱是「全台最美麗的辦公大樓」,三峽鎮公所於八十四年,積極向上級爭取,獲准建立為「歷史文物館」,整修工程歷經四年,已漸恢復舊觀,做為三峽鎮立的「歷史文物館」,提供了民眾文化、休閒、教育推廣的場所,更可展現三峽豐富的歷史人文風土景觀,使老建築的再生利用,發揮另一層的社會教育功能。
本館為具有文化歷史價值之建築物,為使老建築再生利用,而籌建為「歷史文物館」,除了陳列歷史文物外,希望透過史料保存與呈現,喚起民眾認識本土文化,愛護地方文化資產,傳承在地的文化資源,讓民眾瞭解該館在當地的價值觀及其歷史定位,進而連結北台灣之史料,瞭解更大的人類生活空間,產生互動的生命力。

more

三峽染工坊(距離三峽老街140公尺)

三峽民權街在百年前是北台灣藍染產業發展重要的集散地,這條街目前仍保有多家染坊立面的文化資產,是三峽推動藍染過程中,優於其他社區發展的重要資源,也是三峽推動藍染文化產業發展重要的營造點。昔日三角湧街上的染坊,各家染坊操持染布的人手頗多,染布因有厚利而使得各家皆有能力蓋成體面的門市。如今,我們在鳶山下的民權街牆樓立面上,仍能看到當年留下的許多「染坊」字號,即能看出傳統染布業在此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歲月。

more

長福橋(距離三峽老街150公尺 / 長福橋已於2024/2/25拆除重建)

長福橋跨越三峽溪,連接長福街與光明路,其牌樓建築古色古香,橋的一端即為祖師廟,長福橋上可眺望三峽溪。橋的兩邊裝飾138隻石獅子、及7座嵌琉璃瓦的中式涼亭,造型古色古香為徒步區,橋下為端午龍舟絕佳之競賽河道,此橋乃委託文化大學市政系規劃設計的觀光步行橋。

more

三峽老街漫遊趣(距離三峽老街250公尺)

三峽區公所邀請國內知名漫畫家凌群(漫畫家協會理事長),以三峽老街為主題繪製「三峽老街漫遊趣」,並於民族街複製「三峽老街漫遊趣」長卷,成為遊客來到三峽老街的拍照打卡新景點。

more

宰樞廟 ( 上帝公廟 )(距離三峽老街290公尺)

乾隆四十二年(1777)聚居在公館尾的李姓族人於其地集資創建上帝公廟(宰樞廟)奉祀由原籍家鄉攜奉來的玄天上帝公神像(桃園廳,1915)。
位於公館尾(今秀川里)的宰樞廟,係以李姓同宗七大房之後裔為成員籌建者,並購土地為祭典及宗族團聚之用,逐年由各房輪流擔當祭典,訂農曆三月初三為祭典日,祭典後則開族親會並於會後宴敘,帶有他廟所沒有的宗族色彩。

more

基督長老教會三峽教會(距離三峽老街300公尺)

三峽地方是由明末追隨鄭成功來台的安溪人所屯墾建立的家園,祖師廟是主要的崇拜信仰,基督教傳播福音受到相當大的阻力。一九00年一月十六日馬偕牧師派員幫忙三角湧教會建堂,首任進駐三角湧的傳道人是陳和牧師。自此直至一九三八年,是屬於傳教的黃金時代,當時像土地公坑、馬祖田、成福、柑園、鶯歌等地,設有固定的時間前往怖教,這時也創設了聖經研究班,成立青年團契及聖歌隊,還有英文查經之舉辦。 一九五0年元月新春,教會之建堂方才破土興工,一九五二年八月十日完工,整個教會的家算是安置妥當;一九六八年七月七日,正式舉行復歸台北中會感恩禮拜,而隸屬北部大會及總會。

more

三峽中山公園 ( 磨石子溜滑梯 )(距離三峽老街500公尺)

三峽中山公園於民國16年建立,原名稱為三峽公園後於整修後更名,位於三峽區中山路與文化路之交界區域,依山勢而建的園區除了有3座磨石子溜滑梯外,更設有熊頭造型護欄。前有福德宮及涼亭造景,是附近民眾休憩的好去處,而中山公園亦鄰近民權老街、三峽區歷史文物館以及清水祖師廟,到此一遊不坊順道前往。

more

三峽拱橋(距離三峽老街500公尺)

與祖師廟同為本鎮特有景觀之三峽拱橋,起造於日據昭和七年(1932)十月七日,翌年(1933)六月二十八日竣工,為當時對外交通之孔道。站在拱橋上,可以看出三峽的自然環境特色。橋下是三峽最重要的溪流之三峽溪;往上游方向看,前方鳶山聳立;右邊建築物密集處極為本鎮之街市中心。三峽拱橋為日人設計,橋樑種類為鐵筋混凝土二鐵拱下路式公道橋,全長93.3公尺。

more

李梅樹紀念館(距離三峽老街550公尺)

展示三峽鎮的台灣前輩畫家李梅樹教授遺留畫作文物及創辦三峽祖師廟重建工程的相關設計圖及水墨畫手稿等物件。館中展覽主要油畫,婦女人物畫為李梅樹最喜愛的題材,尚有相關文物為特色。紀念館結合三峽祖師廟為鄉土教育及終身學習的泉源,由館中畫作文物,可見祖師廟的重建工作在李梅樹主持督導之下,要求完美的堅持,雖未完成,但已成台灣廟宇建築的特例。本館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正式被指定成為文建會屬下的「地方文化館」,為台北縣三峽鎮增加一處休閒、教育及觀光的景點。

more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