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周邊人文景點

興隆宮(距離三峽老街33公尺)



位於三峽老街內的三峽興隆宮媽祖廟,創建於乾隆四十年間(西元一七七五年),歷經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明治、民國共八個階段。

至今約二三九年前,是由一群;福建省、泉州府、永春籍的先民,於乾隆初業入臺墾荒,為求海域平安於福建浦田『湄洲祖廟』隨身恭請蒞臺,先民有感『媽祖』神威顯赫,於乾隆四十年間籌資創建『興隆宮』至乾隆四十七年(西元一七八二年)落成,並由當時參與的十二姓氏,分設為七股信徒,每年『媽祖』聖誕日,輪值奉祀、主持慶典。

歷經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於明治二十八年(西元一八九五年)日本統治,日軍進入三峽,三角湧聯甲局於【興隆宮】成立【義勇營】群起抗日,指揮義民先烈抗衡日軍,日軍屢攻不下,一怒之下,遭日軍焦土戰術,燒毀、盡付一炬,重建的『興隆宮』。

日據時期大正五年(西元一九一六年)日本推動『市街改正』拆除舊有『亭仔腳』改用紅磚拱廊騎樓和巴洛克式的三拱牌樓立面建築,使街面整齊劃一。『興隆宮』在原址僅分配一間狹長民房,做為媽祖的宮殿。不得已請媽祖屈身於中廳,前廳做為店面,因而有『媽祖店』之稱。後期又再改建整修,將緊鄰於興隆宮左邊的三角湧義民蘇力的舊居和右邊的愛鄰醫院併入,擴大廟宇。

『興隆宮』廟名為清代乾隆四十年間(一七七五年),由福建永春籍先民所取。媽祖廟為近代信眾之稱謂,二者合一。一零一年間第七屆第二次信徒大會,三峽興隆宮媽祖廟管理委員會提案、信徒議決通過,改稱為【三峽興隆宮媽祖廟】,不但承傳永春先民之人文歷史,更結合近人文思想來發揚光大,結合『宮』與『廟』為一體,開創台灣第一間宮廟稱謂之廟宇。

 




 

前往興隆宮請點我

 

回上頁 下一則